找到相关内容801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辩中边论讲要

    、  为常益有情、为不舍生死、为善无穷尽 故此为,  为种姓清净、为得诸相好、为净诸佛法,故菩萨,  补特伽罗、法,性俱非有,此无性有性,故别立二。比十六,不立空名,但释其义。总分三类...出世法解之为,并修习观者,诚有所为也。所为云何?论说八种。 一、二者,为求二净故,二即道、灭二法,如次为净因、净果,有为法、无为法也。菩萨为求此因果二净,不使着意堕执,之为,谓“有为”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266669.html
  • 任杰老师学法及弘法简述

    1965年在藏文中观系研究班深造,此后的二、三十年中始终追随法尊法师、法师学习,并进行藏传佛教的研究翻译工作。从1960年至1963年,在法师的指导下,翻译了僧成大师著的《中论文句释》,甲操杰大师...广大行法及通达性的次第,然后修学〈中论〉以抉择般若甚深性而建立中正见。这两种传承虽然修学的方法与次第稍有不同,但就修学的体性并无差别。  本套显教部分讲法集的光盘,按修学次第排列如下:  (1)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0754310.html
  • 略谈《坛经》的心性论

    内容,方法有多种,观察世间阴阳关系是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《坛经》说:“对法,外境无情五对,天与地对,日与月对,明与暗对,阴与阳对……法相语言十二对,语与法对,有与无对,有漏与无漏对……自行起用十九对,...“一切无有真,不以见于真,若见于真者,是见尽非真”。也就是说,识心与世间现象皆。  还包括对生灭、动静、来去等的观察,《坛经》说:“无动无静,无生无灭,无去无来,无是无非,无往无住。”  所谓“...

    阎孟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5265712.html
  • 转识成智——成佛必备的智慧

    依智舍识,故说转八识而得此四智。”   《八识规矩颂》以第三颂说明前五识的转智:   变相唯后得,果中犹自不诠真;   圆明初发成无漏,三类分身息苦轮。   以第六颂说明第六识的转智:   ...随波逐妄,执幻境为真实,以致起惑造业,轮回生死,永无休歇。要想出离轮回,必须从转识成智入门。   《八识规矩颂》第三颂说:   变相唯后得,果中犹自不诠真;   圆明初发成无漏,三类分身息苦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2866207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53)

    智慧 《智慧品》的内容应该说比较广,学起来也比较费劲。当然,对中性法门有所认识的人,恐怕不是特别困难,但刚皈依佛门或者刚学习佛法的初学者,学起来确实比较难。以前我自己学习的时候,感觉就...,但《智慧品》引用公案比较困难,我应该会直接按照古大德的传统方式讲下去。在讲的过程中,大家一定要认真听,若能学好这一品,中性方面肯定会打下稳固的基础,因此上师如意宝对这一品相当重视,大家无论如何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09081323854.html
  • 浅析汉藏教理院成立的背景

    文,为赴藏深造作准备。当时,武昌佛学院第一期毕业学生大刚、超一、严定、法尊、、法舫等专门赴藏文学校学习藏文。1925年,藏文学校改组为“留藏学法团”。大勇率领留藏学法团成员大刚、严定、、法尊、...、、严定、密学等先后留康十年,他们或长住西康学法,如密慧、大刚;或学成后返回内地佛学院任教,如:严定、于1934年到汉藏教理院任教,严定任汉藏教理院藏文系主任。  另外,该学法团中法尊法师,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4546527.html
  • 大乘涅槃思想之展开

    之后,度佛教史上,便接着产生了以般若为依的思想,当空思想达至了某种高度后,立即又刺激了另一部分大乘学者,以瑜伽为依的「胜有」思想。此即传统上所谓的空有二宗。由于两者对胜义谛的判认所下的定义不同,则其对佛陀的涅槃思想,自然亦有其所界定的新义不一。在未特立章则专述之前,且就此绪论的次第分别一述。   (一) 中的毕竟性之涅槃   中的性思想,在中国佛教的判教上,有人曾将其判为始教,或者...

    张曼涛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2146723.html
  • 情缘与戒律

    只好自杀。   上述的故事道尽了情与欲的苦无常,在相的世界里,每个人都很执着,若无一颗觉醒的心,很容易在这个情欲的世界中迷失,还好,我们有幸能来到实修道场,博士、老师常教导我们,要我们学会,在我们碰到人生的转弯处时,也较能觉醒,这是的好处,好多人都像包法利夫人一样,不停的在相的世界里追逐,一但承受不了,如梦如幻的世界,就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。   故事中的警愓:从这篇文章当中,我们...

    赵美靠

    |戒律|戒淫|情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0126457887.html
  • 老子孔子皆菩萨应化-宣化上人开示

    也。   能遣之者,内其心,心无其心;   外观其形,形无其形;远观其物,物无其物。   三者既无,惟见于。   ,空无所;所既无,无无亦无;   无无既无,湛然常寂;寂无所...欲未遣也。能遣之者,内其心,心无其心;外观其形,形无其形;远观其物,物无其物。三者既无,惟见于,空无所;所既无,无无亦无;无无既无,湛然常寂;寂无所寂,欲岂能生?”等到这个“寂无所寂...

    宣化上人开示

    |儒家|道家|老子|孔子|宣化上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10061620623.html
  • 棒喝截流——骑牛觅牛和海里挖渠

    “如何是修道?”马祖回答说:  “道不属修,若言修得,修成还坏,即同声闻;若言不修,即同凡夫。”云:“作何见解即得达道?”云:“自性本来具足,但于善恶事上不滞,唤作修道人。取善舍恶,入定,即属造作。更若向外驰求,转疏转远。但尽三界心量,一念妄想,即是三界生死根本。但无一念,即除生死根本。(《古尊宿语录·卷一》)  “取善舍恶,入定,即属造作。若更向外驰求,转疏转远。”对禅宗而言,这个问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841896.html